竞看东海变桑田唯愿广陵散未绝 《百年风雅》首发分享会后记

当前位置:大阳城集团app下载 > 44118太阳成城集团 > 竞看东海变桑田唯愿广陵散未绝 《百年风雅》首发分享会后记
作者: 大阳城集团app下载|来源: http://www.royalboothaz.com|栏目:44118太阳成城集团

文章关键词:大阳城集团app下载,遂令东海变桑田

  文化世家的如烟往事,在历史风云中变幻无常,他们的家世与人生,是百年家国变迁的缩影。

  1月20日,作家、资深媒体人刘宜庆携新书《百年风雅》作客良友书坊·塔楼1901,与作者一同回望故园风物,感念家庭往事。

  《百年风雅》一书,选取陈寅恪、黄炎培、费孝通、钱玄同、邓稼先、胡适等八个文化世家,详细讲述了历史嬗变中的家族往事与人物命运。当天的新书首发分享会上,刘宜庆结合丰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,与读者们分享陈寅恪和胡适的传奇生平。

  原青岛日报社党委书记、社长蔡晓滨,原青岛电视台总编辑、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何敬君,青岛市书法家协会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乃瑞,人文学者李明,作家、青岛日报副刊编辑张祚臣出席了本次新书首发分享会。

  谈起《风雅百年》的来由,刘宜庆介绍说:“这本书缘起于南京,原本是应杂志编辑之约而撰写的系列稿件,后来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得知此事,就将所有的稿件汇总起来,数度增删,集结成书。”

  刘宜庆从2011年起着手写作《百年风雅》,虽说记录的是中国的名门世家,但查找资料的过程依旧头绪繁杂。撰写每一个家族故事,都需要收集大量史料,它们的来源与出处最终被梳理整合,成为《百年风雅》后附的200多种参考文献。

  回望文化世家的往事,一家三代的历史命运,皆与国运息息相通。多少往事归笔下,百年风云萦心间。

  在《百年风雅》的序言中,刘宜庆写道:“赤胆忠心,爱国爱家,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这正是八大文化世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。”

  ▲《百年风雅》作者刘宜庆(右),青岛市书法家协会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乃瑞(中),作家、青岛日报副刊编辑张祚臣(左)

  在张祚臣看来,要将八大文化世家中的个人生死悲欢、家族历史流变,以及所体现出的国家道路转型集结成册,写就《百年风雅》,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。

  “刘宜庆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,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写作和做学问上,这一点很令人佩服。”

  杨乃瑞则将自己亲手书写的对联带来现场,赠与刘宜庆,祝贺《百年风雅》新书发布。他说:“书我刚收到,这个选题让我觉得兴奋。在战乱时代,仁人志士依旧保留着对民主自由的坚持。这份初心,让‘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’的光芒始终照亮在历史深处。”

  “德国哲学家有一句名言:‘知识是社会的痛觉’,知识分子们会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讲一些话语,做一件事情,通过刺痛让社会避免走向麻木。”

  在蔡晓滨看来,刘宜庆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情。通过记录八大文化世家的历史因果、生死流转,让读者得以了解那些在历史变迁之中或已中断的家风。

  “与民国文化大家相比,现在我们当中很少有人能够说出‘风雅’二字究竟何意。”李明如是说。

  李明认为,包括刘宜庆在内的青岛文人们,大家所坚持的工作或许只能对未来造成有限的改变,但这些积累和对史料的挖掘,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回望历史、审视自己,这是非常有意义的。他也期待着,有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。

  当天参与活动的读者中,不乏带着小朋友前来的家长。文化世家们的书香浸润、教育传承、爱国精神、文化影响,都是读者们希望从《百年风雅》中汲取的养分。

  活动结束后,@汝水清凉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:“家国旧情迷纸上,兴亡遗恨照灯前。回首家族往事,并非完全是夸饰炫耀拾人牙慧,更不是津津乐道于秘辛掌故以助谈资,而是要彰显文脉缕缕,鉴往知来,昭示后人从中汲取积极进取的昂扬力量。”

上一篇:遂令东海变桑田
下一篇:相关新闻

网友评论

我的2016年度评论盘点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